世界杯直播 租住在梅县区程江镇古塘村茶仔园的山西人赵丽华近期惊喜地发现,这座城中村正悄然发生变化,坑坑洼洼的烂路变成了崭新的柏油路,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小公园,“晚上这里热闹得很,周边小区居民都会过来散步纳凉。” 茶仔园外,越来越多梅县居民与赵丽华一样,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城市的“变”与“新”: 亲水公园、潮塘古梅、梅花山公园完成改造提升,沿江“最美跑道”建成使用,一批市政道路、老旧小区、农贸市场、停车场提升工程有序推进,东西部快线加快建设,外联内畅交通体系逐步构建……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,随着“十个一批”城建民生工程滚动实施落地,城市提质扩容脚步不断加快,“叶帅故里·大美梅县”的未来,让人憧憬无限。 ●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冯森达王雅 从细处着手“微改造” 让“城中村”变“城中景” “这里闹中取静,每天睡到自然醒,再出来公园遛狗、跳操、跑步,自在、舒服!”茶仔园小公园内,赵丽华正看着手机屏幕里的领操视频、跟着动感的音乐跳操。旁边的健身广场同样热闹,孩子追逐嬉戏,大人健身闲聊。 “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,到处是杂草,环境卫生十分差”“池塘也没有围栏,小孩在这里玩耍很不安全”“那边都是竹林,听说还有蛇,大家都绕着走”“你看现在多靓,柏油路通到家门口,文化墙绘也很趣致”……见到笔者来访,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村子的变化。 古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晓介绍,茶仔园属古塘村第三村民小组,是梅县新城的城中村。其中建筑多为“火柴盒”式楼房,主要兴建于2000年以后,装修外观风格各异,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瓦房,多为危破建筑。基础设施方面,主村道较为狭窄,电线杂乱无章,部分道路缺乏路灯、停车场。 对于城区居民来说,城中村或许是“脏乱差”的代名词,而对于生活其间的村民来说,这里却是倦鸟的巢、是游鱼的池。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难度不小,却承载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,也是他们最为急切的需求。 民有所盼,政有所为。去年,以古塘村被列为梅县区第一批‘1+N’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项目为契机,一场全民参与的“微改造”拉开了帷幕。 “改造开始前,我们领着村民到龙子岗、南口南源世第以及大埔西河等地先看先学,让村民们都参与进来,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。”陈晓说,在了解村民需求、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,该村对茶仔园古民居建筑立面、背街小巷、祖屋周边、管线改造等进行重新规划,并参考龙子岗改造的成功经验,以“美丽庭院”建设为核心、“微改造”为突破口,以党建带动、文化促动、部门联动、群众主动、资源撬动“五轮驱动”模式铺开茶仔园改造。 细处着手“微改造”,“城中村”变“城中景”。 如今的茶仔园,已从过去“散乱污”集聚的城中村,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步一景、景随步移的“桃花源”,在改善当地村民人居环境的同时,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又一休闲好去处。 同样,一批批“微改造”项目也在全区老旧小区如火如荼铺开。 在梅县区宏业A4小区,随着改造工程的竣工,用水难、停车难、卫生差、设施旧等一个个困扰住户多年的问题被逐项解决,导致小区失管恶性循环的病灶被清除,住户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主观能动性日益增强,小区业主们还自发筹资9.77万元,实施下水道清理和视频监控安装。 今年,该区正全面推进惠及202栋3082户群众的48个老旧小区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,让老百姓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 以民生为本抓项目 打造“推门见绿、抬头赏景”美丽城市 盛夏清晨,朝阳洒落在梅江河畔,河面泛起粼粼波光。红花绿植掩映的岸边,蓝红相间的“最美跑道”沿河岸线蜿蜒,市民或匀速慢跑、或三两结伴快步健走、或带孩子在小公园玩耍嬉戏。蓝天白云之下,一幅生态和美的城市画卷在梅县区徐徐铺展。 “从年初沿江跑道启用到现在,只要不下雨,我每天都会坚持跑上一段,跑道搭配江景,一天的劳累都消除了不少。”对于健身设施的提升,附近居民麦女士看在眼里、乐在心头。 沿河而上,漫步去年底建成启用的梅县区亲水公园·生态休闲带二期同样惬意,不少市民正在亲水栈道与家人、朋友散步闲谈,一旁的观景平台上,游客正拿起手机留下天水一色的美景。 “一边绿草茵茵,一边碧水潺潺,在这里带娃散步好不惬意。”附近居民罗女士说,如今每天一吃完晚饭,两个孩子便吵着闹着要去河边散步玩耍。 如果说,一座城市,有了水便有了活气,那么有了山便有了灵气。 在梅花山森林公园,绿道两旁花开正盛。微风起时,花瓣飞舞,暗香浮动,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,给静谧的公园带来灵动的气息。树下,孩童在花丛之间追逐嬉戏,画客沾上朱红落下繁星点点,游人举起手机定格眼前美景。 近年来,梅县区结合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”和“美丽梅州·美好家园”活动,投入数百万元实施梅花山森林公园“种梅添花”惠民工程,在公园各处组团式种植梅州本地梅花品种潮塘宫粉、桃红宫粉、朱砂,以及绣球紫花风铃木、黄花风铃木等,将梅花山打造成“四季有景、月月有花、梅花飘香”的森林公园。 为加快建设“推门见绿、抬头赏景”的美丽城市,梅县区还先后启动了宪梓公园、福柚山郊野公园建设,以及金鸡公园、福柚山郊野公园规划编制,利用边角地、插花地、闲置地规划建设社区公园,推动城区周边林分改造,打造更多城市“绿肺”。 走进位于扶大高管会三丰村的宪梓公园建设现场,工人们正有序作业,加快推进地板铺贴、背景墙装饰、登山道照明等工程建设。 扶大高管会城建办主任古红义介绍,宪梓公园占地485亩,园内规划建设广场、牌坊、曾宪梓博士铜像、登山步道等设施,项目总投资3600多万元,将为西片区居民打造一个“家门口”的休闲健身好去处。 “前段时间暴雨不断,影响了部分进度。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,我们正抢抓工期推进项目建设,预计于8月完工。”施工现场负责人吴学颜说。 在宪梓公园一侧经营士多店的蓝敬友,见证了这座公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。“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,两年前看着项目部搬进来,看着公园一点一点建起来,大家都很期待,盼着早点建成启用,我们的生意也肯定更红火。”蓝敬友笑道。 用绣花功夫精管理 为城市装上“智慧大脑” “阿叔阿姨,抓紧把摊档收起来,不要占道经营”“靓仔,你的摩托停在了消防通道上,麻烦挪一下”……走进梅县区新城办智慧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,执法人员眼盯智慧大屏,手持麦克风隔空喊话,对辖区占道经营、乱摆乱卖、车辆违停等违规行为进行劝阻。 智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,以科技赋能,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新动能。 去年8月,梅县区新城办建成并启用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。据介绍,该平台涵盖市容市貌、道路交通、小区管理、社会治安、消防安全、重点人员管理等城市治理职责,对发现、上报、派遣、处置、反馈、核查、结案等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运行,整体提升社区治理水平。 “我们整合了雪亮工程、数字城管等资源,对占道经营、乱停乱放等治理难题进行重点管控,目前监控摄像头主要覆盖到人员流动较大的街道、市场、小区、校园等地。如果平台喊话劝导无效,工作人员将抓拍监控画面,协调城管、交警等职能部门人员到现场处置。”新城党工委副书记邹敏说,新城办成立了一支由社区网格党员、城管队员、应急队员等组成的网格应急处置队伍,推动问题在网格内解决,形成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反馈处置结果的闭环。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,除了信息化支撑,还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全区干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凝聚起管理合力。首要的就是要明确好各自的“责任田”,“网格化”便是其中的有效途径。 当前,全区共划分280多个网格,依据网格体系建立网格管理服务队伍,将区领导、区直各单位、镇(办事处、高管会)、村(社区)以及村民小组等四级单位及干部群众划分到每一个网格片区,以绣花功夫实现城市善治。 “我们将点位细化到人,每个点位定人定责,形成全面掌握信息、及时反映情况、迅速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,打造网格内个性化服务、规范化运行、精细化管理、信息化支撑的工作管理新模式,努力让城市更宜居、群众生活更美好。”梅县区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。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,交通秩序优良,血脉才能畅通,城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。 在前期创新设置限时停车30分钟“绿色停车位”,提高停车位利用率,缓解群众短时停车需求的基础上,今年,梅县区交警部门将宪梓大道、府前大道、人民南路等12条道路确定为停车秩序严格管理路段,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进行严查严管。 “与非严管路段提前十分钟通知车主挪车不同,我们将在12条严管路段采取现场查纠、非现场抓拍等方式严查违停。”梅县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,罚款不是目的,规范才是根本,希望广大车主守法出行、规范停车,共同维护好梅县城区道路交通环境。 ■相关 梅县区东西部快线齐头并进 “通车!”近日,作为梅县区西部快线重要节点之一的周车大桥钢栈桥顺利验收通行,标志着周车大桥临时施工通道、施工资源运输通道全面打通,项目建设按下“快进键”。 笔者在周车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,施工钢栈桥已横跨江面,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收尾检查。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,周车大桥钢栈桥桥面长57米、宽9米,是梅县区西部旅游快线项目中最先竣工的一座钢栈桥。 “周车大桥钢栈桥通车后,可以作为施工主通道和平台,将为运输设备和原材料等提供便利,也标志着项目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。”中电建梅县项目三工区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杨垒说。 据悉,西部快线是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,项目主线起于济广高速连接线梅西镇出口,后经梅西镇、大坪镇、南口镇,终点位于程江槐岗,在车子排村至终点设置绿道,在大坪镇设置大坪支线。项目全长31.714km,共设桥梁13座、隧道1座、驿站8个,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,总投资18.6亿元。 梅县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西部快线于2021年12月动工建设,预计于2024年12月建成通车,将串联梅西镇、大坪镇、南口镇、程江镇、梅西水库管理区5个镇(管理区)14个村,惠及沿线12万人口,极大缩短梅县区西部片区与城区的路程。 这头,西部快线建设如火如荼,那头,东部快线同样加快建设。 作为梅州通往福建武平、永定的重要出省通道,以及梅县区东北部连接松源镇、松口镇、桃尧镇、雁洋镇及蕉岭县的重要道路,东部快线既是梅县区谋划的省、市重点工程,更是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,承载着当地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,一直备受关注。 “单程起码90分钟以上,坐公交车还要两个多小时,而且山路十八弯,一趟下来已经累得够呛。”由于工作原因,松源群众何富才每周都要在梅城和松源之间往返,为了节省开支,常常选择和同事拼车,“盼望了多年,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。” “东部快线全长67.66公里,总投资约33.28亿元,全线分为七个施工标段。”梅县区公路事务中心计划工程部工程师卢荣坤说,第五、第六和第四标段已先后开工建设,约完成在建标段的55%,目前,该中心正举全中心之力,攻坚克难,按计划节点加快推进建设,第一、二标段工程也将于近期启动建设。 18.6亿元、33.28亿元,对于山区县(区)来说,是一笔不小的投入。这背后,是梅县区高起点规划、大手笔投入、高标准建设,以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回应民生诉求、助力苏区振兴的生动实践。 剑英大道延长线、进城大道、公园南路、怡景路等主干道建成通车;困扰市民出行20多年的人民南路“断头路”全线贯通;梅龙高铁加快建设,瑞梅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东西部快线全面推进……俯瞰梅县区,外联内畅交通体系正加快构建。 (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) 文章来源:南方日报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遂平百事通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